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已在编辑这片沃土上深耕了二十余载。回望来时路,从一名青涩的编辑新人到如今能独当一面的资深编审,每一步都凝聚着汗水与收获牛领策略,科研的探索与编辑工作能力的提升更是相辅相成,共同编织了我职业生涯中最绚烂的篇章。
2005年初入编辑行当时,我对这份工作充满了敬畏与好奇。每一篇稿件的审阅、修改,都像是在与作者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我力求在字里行间捕捉到思想的火花,将其打磨得更加璀璨。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从一名“文字工匠”成长为能够把握期刊方向、策划专题的编辑“领航员”。
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时学界鲜有关于“供给侧改革”的文献。为了体现主动办刊、引领学术的办刊理念,作为青年编辑的我敏锐的发现这个话题将在学界产生深远影响,但阐释这类新问题,要求作者的身份和在学界低位也要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我就去北京拜访了蔡志洲老师和刘伟老师,并第一时间在《求是学刊》(2016年第1期)策划并刊出了他们合作的《经济增长新常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文,该文的提出为后续国内学者关于“供给侧改革”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学术引领和理论指导。该文刊出后当年的引用量就过百次,对综合刊而言,这是很难得的数据。这份成长,不仅体现在编辑技能的提升上,更在于我对行业动态、学术前沿的敏锐洞察力。与此同时,我的科研之路也随着编辑工作的深入而不断拓宽。从最初对区域经济、技术进步等领域的浅尝辄止牛领策略,到后来能够独立主持国家社科一般项目,我的研究视野逐渐开阔,研究成果也屡获殊荣。科研与编辑工作,两者看似独立,实则相辅相成。
2021年,我迎来了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求是学刊》编辑部主任的岗位上,调任至《上海商学院学报》担任执行主编。这一变动,不仅意味着工作环境和角色的转换,更是对我个人能力的一次全新挑战。如今,站在新的起点上回望过去,我深感编辑工作与科研探索带给我的不仅是职业上的成就,更是精神上的富足与成长。未来,我将继续秉持初心,为学术界贡献更多力量。
(作者系《上海商学院学报》执行主编)

国胜铁近牛领策略
金港赢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