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8日广州海事测绘中心召开新闻通气会万生优配,通报“十四五”以来在航海保障数字化、标准化、国际化转型中的突破性成果。
据介绍,目前该中心可提供S-124航行警告、S-127航行规则等多项新型航海保障数字服务,已成体系化并具备成熟的对外服务能力,服务可覆盖全国超百万用户及近9000艘船舶,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水上交通安全提供坚实支撑。
接轨国际标准构建新型航保数字服务体系万生优配
据该中心负责人介绍,根据国际海事组织(IMO)2029年起强制实施S-100系列标准的要求,该中心组建跨部门航警水文信息管理团队,聚焦国际海道测量组织(IHO)新一代通用海道测量数据模型——S-100系列标准规范研究与生产应用。
经过近一年攻关,S-102高精度水深、S-104航行水位、S-124航行警告、S-127航行规则、S-129水位助航、S-421航线推荐等,多项新型航海保障数字服务已实现从技术探索向常态化生产的实质性跨越。
目前,S-124航行警告可视化服务通过对传统文字航行警(通)告进行结构化、数字化改造,实现了航行警(通)告从文本格式向机器可读、图形化表达的转型,船载ECDIS可直接解析数据并在电子海图上动态叠加显示万生优配,还可根据船舶位置智能推送助航信息。
另一核心成果S-127航行规则数字服务,通过语义化处理海事监管文件,将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规定转化为机器可读的数字化产品,能够根据船舶航线与实时位置自动识别潜在违规行为,并及时推送预警信息,有效提升了船舶对复杂航行规定的执行效率。
创新技术融合打造智能航行安全新生态
会上还介绍,该中心创新性整合S-102水深数据、S-104航行水位及S-421航线推荐服务,构建伴随式水位助航方案。
该方案通过高精度海底地形模型与动态潮位信息叠加,生成实时安全等深线,结合船舶吃水参数计算潮汐窗口,为船舶提供精准安全通过时段,实现从基础数据到决策支持的闭环。
目前,新型数字服务已实现全国范围常态化更新,覆盖超过百万“海事通”APP用户及近9000艘船舶,特别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小型船舶带来了实质性便利。
“随着新型航海保障数字服务的推广应用,将有效降低船舶航行风险与运营成本,提高航道通过能力和物流周转效率,助力水上交通降本提质增效。”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S-100标准产品研发,优化数字服务细节,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海事测绘智慧。
南方+记者 张子俊
通讯员 朱家仪万生优配
金港赢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